金年会

綜合新聞

綜合新聞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 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能甘肅”建設的若幹措施》

發布時間:2022-06-15 來源:點擊數:

近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能甘肅”建設的若幹措施》,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能甘肅”建設的若幹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為推動全省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能甘肅”建設,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精神,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措施。

一、建設一體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着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優質中職”建設計劃,建設一批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和優質專業。按照“一縣一校一中心”模式,建立由縣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主任的縣職業教育中心,統籌縣域内教育、人社、農業、民政、鄉村振興、工會等部門單位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打造縣域内通用培訓平台。支持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試辦社區學院。

(二)擴容提質高等職業教育。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支柱産業,建設一批引領發展的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鼓勵現有辦學特色突出的技工學校申辦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将符合條件的職業學校、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兩目錄一系統”(培訓項目目錄、培訓和評價機構目錄、補貼性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

(三) 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籌建3—5所職業技術大學。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擴大應用型本科學校、職業本科學校招收中高職畢業生的比例。按照專業大緻對口原則,指導應用型本科學校、職業本科學校吸引更多中高職畢業生報考。

(四) 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試點建設一批職普融通綜合高中。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大學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鼓勵高等職業學校、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彈性學制、完全學分制。建設國家學分銀行甘肅分行,實現各類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二、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

(五) 健全多元辦學格局。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健全國有資産評估、産權流轉、權益分配、幹部人事管理等制度。公辦職業學校按照國有資産管理規定,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聯合舉辦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國有企業、行業舉辦職業教育要按照相關規定落實生均撥款。完善民辦學校管理體系,按年度開展民辦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鼓勵職業學校與優質企業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共建一批實體化運行的産業學院,允許以企業方式開展實體化生産經營;共建技術技能創新平台、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和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衆創空間。

(六) 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改革。突出“手腦并用、創造分析”,鼓勵企業在學校建設一批生産性實訓基地、學校在企業建設一批實景化校外實訓基地。職業學校吸納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開展訂單培養。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面向制造業、服務業、新興産業等重點發展領域,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支持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引導企業按崗位總量的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

(七) 打造高水平的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按照“一會兩院多平台”模式,深化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改革,設立甘肅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會,建設甘肅省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資源中心,建成甘肅省蘭州新區人力資源産業園和甘肅省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探索職教園區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開展生産性實訓。

(八) 構建職業教育集群發展新模式。打造隴中職教集群,服務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現代制造、商貿物流等産業;河西走廊職教集群,服務生态保護、清潔能源、戈壁農業、文化旅遊、生态林果等産業;隴東金年会教集群,服務現代制造、電子商務、文化旅遊、保健養生和民族文化等産業。

三、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

(九) 推動“崗課賽證”相互融合。職業學校在課程體系中引入職業技能等級标準,根據職業技能要求設置相應課程,實現職業資格證書與課程體系融合;設置與職業資格證書相應的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将職業技能培訓貫穿于專業教學全過程;舉辦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承辦全國性、國際化賽事,将賽事内容以項目形式嵌入專業課程體系。

(十)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素養。健全職業學校教師編制動态調整機制,職業學校空出或新增的教師編制可優先用于招收具有一線崗位技能的大國工匠、隴原工匠以及世界級、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改革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崗位晉升、職稱評聘、評價機制,将企業生産(行業工作)實踐經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納入評價标準。擴大職業學校高級職稱教師比例,職業中等學校高級職稱教師比例提高至40%,職業專科院校高級職稱教師比例提高至50%以上,職業本科院校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15%左右。支持省内普通本科院校建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從2022年起,每年從職業學校定向招收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

(十一)加強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建立省級專業教材編寫、審核、選用、使用、更新、評價監督機制,支持省級職教集團分行業分領域做好專業教材建設,鼓勵職業學校聯合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專業課教材,及時更新教學标準,将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典型生産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内容。開展優秀教材評選工作,落實國家和省級教材獎勵制度。鼓勵職業學校聯合行業、企業開發建設教學資源庫、精品資源共享課、VR教學資源包、培訓資源包等新型教學資源。

(十二)推動1+X證書制度改革。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支持省内職業學校聯合或獨立與省内國有大型企業、民營企業、有關行業協會共同研發具有區域特色的技能等級評價規範,并鼓勵引導申報國家職業技能标準。開發專業标準、教學标準、課程标準、實習标準、實訓基地建設标準、“雙師型”教師認定标準等,促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培養标準、内容有機銜接,不斷提升辦學質量。

(十三)推進鄉村振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改革。省内涉農林等職業學校要立足牛、羊、菜、果、薯、藥等特色産業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培育引領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圍繞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對農民特别是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能培訓。聚焦鄉村振興主戰場,加快發展脫貧地區、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落實全國首批本科職業學校對口支援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建設任務。

四、推動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

(十四)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推進職業學校内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職業學校制度。落實職業學校在内設機構、崗位設置、用人計劃、教師招聘、職稱評聘等方面的自主權。職業學校在績效工資總額内自主設定内部薪酬分配标準,自主對科研成果轉化及社會服務收益處置。除國家嚴格控制專業外,職業學校可自主設置和調整專業,可按規定與行業企業在目錄外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

(十五)改革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完善職業高等院校分類招生考試制度,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模式。結合産業發展和人才規格層次需求,在智能制造等人才緊缺的新興領域,在護理、學前教育等人才急需的民生領域,穩步擴大中本、高本貫通專業點規模,适時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探索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以公共基礎、專業綜合和專業技能為主要内容,按照相應标準,支持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各級技能大賽獲獎成績認定為職業技能測試成績。

(十六)完善技能人才評價與激勵制度。發揮政府、行業部門、用人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立技能導向的技術技能人才長效激勵機制,企業工資總額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對國有企業進行業績考核時,對引進高技能領軍人才的專項成本,經審核确認後,當年新增支出部分視同利潤。

(十七)提升合作辦學水平。中外合作打造一批示範性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加強與國際高水平職業教育機構和組織合作,開展學術研究、标準研制、人員交流。鼓勵職業學校積極承辦國際職業教育交流活動,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依托中國“走出去”企業建設海外學習中心,建設一批“魯班工坊”。

五、強化組織保障

(十八)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把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選優配強職業學校主要負責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職業教育幹部隊伍。加強職業學校黨建工作,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将職業教育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要充分發揮作用,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落實職業教育工作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職責。

(十九)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适應的财政投入制度,調整優化财政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探索建立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提高裝備制造類及其他艱苦行業、緊缺領域、“雙高計劃”專業群等相關專業生均撥款标準。對标省屬高等職業學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撥款制度,完善市屬高等職業學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建立完善職業學校學費标準與人才培養成本相一緻的動态調整機制。

(二十)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打通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參加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的通道,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按規定适時表彰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以及在一線建功立業的技術能手和能工巧匠。挖掘宣傳基層組織和一線崗位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典型事迹,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

來源:甘肅日報


聯系我們

學院地址:中山市東升鎮龍成路11号之一首層第01卡 郵政編碼:74102

電話:895165181傳真:895165328

粵ICP備20055509号-1粵公網安備 62050302000180号版權所有:金年会制作與維護:信息技術中心

XML 地圖